最后,民营企业将迎来新一轮价值重塑★★◆★,以绿色行动诠释高质量发展与社会责任★★◆◆★。
作为中国经济的“顶梁柱”,民营企业需要完成突破与重构◆★,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能。
在百年变局加速演进的时代浪潮中,中国民营企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■★★。民营企业座谈会及2025年全国两会相继召开■■■,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成为讨论焦点★■◆★。民营企业如何多维突破回应时代命题?
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已超越经济范畴,向社会责任延伸,企业重构发展生态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围绕“双碳”工作作出系列部署,提出“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、碳标识认证制度■★■■■”,这将倒逼民营企业加快重构价值坐标系。据《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》披露数据★◆■◆◆★,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,84.2%的企业采取应用绿色低碳技术与设备★◆◆★◆◆、引进培养专业人才以及推动产业链绿色协同发展等措施◆■★■★;在就业方面,民营企业500强共提供了1065.75万个就业岗位★■■,户均达到2.13万个岗位★◆★;民营企业500强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,有67★◆■■■.00%的企业投身于“万企兴万村”行动,85.80%的企业积极参与了各种形式的社会捐赠活动;在环境★★★■◆◆、社会和公司治理(ESG)方面,民营企业500强也稳步推进■◆,47★◆★◆.20%的企业已规范披露了ESG信息。
眼下■★,“人工智能+”已上升为国家战略★■■◆★◆,民营企业座谈会则明确要求突破半导体★★■■★★、机器人等“卡脖子■◆◆★”技术■■◆◆◆◆。华为依托“鲲鹏+昇腾”双引擎◆◆★★,不断打造“一云两翼双引擎”的计算产业布局;比亚迪通过刀片电池技术创新★★■■,带动新能源汽车全产业链成本迅速下降◆◆★◆★◆。数智化转型也在重塑传统产业价值链条,正如新希望集团开发的智能养殖系统,用人工智能预测猪周期★◆■,验证了◆★★◆★■“数实融合★◆★■◆”对农业现代化的革新效应★■◆◆,正在改变“面朝黄土背朝天”的传统农业面貌。这种■◆◆“硬科技+数字化”的融合创新■◆,为民营企业打开了一条价值跃升的新通道。
当前,民营企业依然面临“旋转门”“玻璃门◆◆◆■■”等问题,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,近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提出“纾困政策精准直达”方略,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立法进程显著提速■■★■◆★,标志着民营企业权益保障从阶段性政策转向制度性安排。我国正系统性解决民营企业的市场准入、融资支持◆■■、账款拖欠等核心痛点,通过法律约束“对症下药”。国务院总理李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★■◆★◆,◆★“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,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,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”★◆◆■,这将成为2025年政府工作任务的重要内容◆◆■■。
站在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拐点,民营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已超越个体生存命题,成为国家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推力。从制度易成本降低到创新生态系统培育,从数字经济赋能到绿色转型实践■◆,这场深刻变革正在重塑中国经济的底层逻辑。正如习所言★◆:“新时代新征程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、大有可为,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。■■◆★◆”(赵学毅)
这种“义利共生”的发展哲学■★■■,重塑了民营经济的价值坐标。超越利润追求的价值升维■◆★,为民营企业赢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。
民营企业座谈会强调★◆★★◆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”,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◆◆★◆,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。作为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,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推动高质量发展、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。眼下,各地正围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、数字经济创新等,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,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◆★■◆、传统动能焕新升级,努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。比如,宁德时代通过“动力电池—储能—材料回收”产业闭环★■★★◆,在新能源赛道形成技术、成本、环保三重壁垒◆■◆■。产业链协同创新模式正在形成新范式,民营企业通过“龙头牵引+中小微配套■◆★◆◆★”模式,有效破解了民营企业■★◆“大而不强★◆◆◆■、小而不精★◆◆★◆■”的结构性矛盾。